春秋战国时期霸权的交替 晋楚的衰弱与秦国的崛起
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     时间:2023-07-31 18:06:33


【资料图】

春秋时候,晋、楚两强南北争霸,堪称那个时代的超级大国。进入战国时代之后,虽然晋国宣告解体,但其后继者(赵魏韩)在战国七雄独占其三,而楚国也一直保持着大国姿态。诡异的是,在战国时代笑到最后的偏偏不是晋楚两个传统强权,而是偏居一隅的秦国。

自我解体的北方强权

按照通常的说法,公元前475年被看作是"战国"时代的开始。其根据是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从周元王元年开始记事。在这一年的前后,华夏诸国发生了几件大事,所以把这年当作划分时期的标准自有其道理。

头一件事情是,公元前481年,陈国贵族后裔出身的齐国权臣田恒(田成子,上古"田""陈"同音通用,参考今闽南话"田"dian、"陈"dan)弑齐简公而立齐平公,独断国政。第二件事,公元前473年,越王勾践攻破姑苏台(在今苏州),迫令吴王夫差自杀,兼并吴国,越兵遂横行江淮之间,勾践号为"霸王"。最末一件事情则是,公元前453年,赵、韩、魏三家联合攻灭智氏,从此晋国强族只剩下这三家。

三家分晋前的晋国

这三件事中,"田氏代齐"其实不过是从姜子牙开国一直延续下来的齐国老店新开,换了一个国君家族而已;吴越相争则被中原诸侯目为蛮夷相争不足为道;而第三件事,也就是赵韩魏在事实上实现了"三家分晋",则是地缘政治上的巨大变局。

春秋时期,晋国曾有两次大扩张。一次是晋献公时,在齐桓公左一次右一次大会诸侯的时候,晋献公专心兼并周围地区。闷声大发财自然是最好的,虽然齐桓公的名声响,其实晋献公得到的实惠多,他统一了今霍县、蒲县以南的山西南部大部分地区,以及黄河以西洛水以东的部分土地,奠定了晋国称霸的基础。第二次是晋文公、晋景公和晋悼公的三次称霸,把晋国的地盘扩大到山西以东的河南、河北部分地区。到春秋末年,晋国北面发展到山西中部的太原以北,东和东南面越过太行山,发展到河北西部和河南北部,南面也扩大了黄河以南的土地。据当时楚国人估计,晋的兵力有兵车四千九百乘。春秋时兵车千乘就算大国,晋的力量竟然等于五个"千乘之国"!

颓废的南方强权

在晋国自我解体的同时,在春秋时期长期与之对峙的南方之强--楚国也衰弱了下去。

春秋后期形势图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